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現代的審美觀漸趨一致,喜歡立體的五官跟玲瓏有致、前凸後翹的身材,隆乳手術也因此一躍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手術,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 ISAPS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的統計,這幾年全世界進行最多的美容手術就是隆乳手術了[1],可是隆乳的方式可以選擇自體脂肪或者義乳,義乳又分成矽膠與鹽水袋,表面材質也有光滑面與粗糙面的差異,手術可以選擇腋下、乳暈旁、下乳線、甚至肚臍,最近又有新出一款魔滴(Motiva),到底這些有什麼差異性,就由王醫師來解答。
講隆乳一定要提到隆乳的材質,隆乳材質可以先分成義乳(implant)以及自體的自體脂肪(fat graft),很多人覺得天然ㄟ 熊赫!這時候當然就會優先考慮自體脂肪,但是自體脂肪有一些要注意的點,因為很多人想要有胸部都是本身很瘦的人,這樣的人本身脂肪夠不夠抽來升級罩杯是需要好好評估的,再來因為自體脂肪考慮到存活率的問題,一次打太多進去可能反而造成脂肪壞死也沒有真正的療效,一般來說王醫師我每次跟患者/客人解釋都說一次就是升級一個罩杯,剛做完的時候會比較大,大約升級兩個罩杯,但是過三個月後存活的脂肪就大約是升級一個罩杯,因此自體脂肪隆乳適合的人必須要符合: (1)腹部/大腿有足夠的脂肪 (2)可以接受升級的罩杯就是一次一個罩杯。
ps. 脂肪移植的做法請參考這裡: https://drwang-aesthetic.com/hello-world/
脂肪移植在之前介紹過,接下來的篇幅都會是義乳置放的隆乳手術
如大家所知義乳主要分成兩種材質:(1) 鹽水袋 (2) 矽膠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矽膠其實比鹽水袋更早出現,第一代的矽膠義乳出現在1962年,而且居然是模仿人體站立時乳房下垂的水滴形(anatomical / teardrop),可惜第一代隆乳的莢膜攣縮比率太高,廠商於1970年出了第二代矽膠義乳,比第一代更軟也減少莢膜攣縮,之後第三第四代義乳也是為了追求更低滲透率與更低的破裂率,在追求這些目標的狀態下目前在2012年使用的是第五代的義乳了。
而在矽膠義乳尚未成熟之時,由於早期的破裂率讓美國FDA於1992年宣布禁止使用傳統矽膠義乳植入人體,一直到2006年有創新材質出現才重新開放凝聚型矽膠 (Cohesive Gel) 義乳的使用,與此同時,鹽水袋隆乳也如火如荼的被廣泛使用,但由於手感的差異性矽膠還是遠勝於鹽水袋,因此美國FDA一宣布重新開放矽膠隆乳,九成以上的整形外科醫師也是一窩蜂地重新使用矽膠作為隆乳的主要材質。
矽膠材質有水滴形(anatomical)與圓形(round),圓形的表面也分成兩種: 光滑面與粗糙面。
為什麼要有水滴型的設計,最主要就是要模仿站立時胸部自然下垂的形狀,廠商與許多整形外科醫師都宣稱這樣的設計較貼近自然的形狀,看起來比較真實,但2017年美國有一位整形外科醫師(David A. Hidalgo)發表了一篇論文於PRS上,該篇論文把同一個人的兩邊乳房同時放入不一樣形狀的矽膠義乳,一邊放圓形另一邊就放水滴型,之後把照片給10位整形外科醫師與10位一般人(lay individual)做評分,結果答對哪邊是水滴型的只有50% (答對機率一半表示根本看不出來哪邊是水滴哪邊,跟用猜的機率依樣…),大約也是一半的人覺得水滴好看,一半的人覺得圓形那邊好看,這篇論文最後結論是圓形跟水滴形看起來一樣自然、一樣好看[2]。王醫師的經驗也是一樣:不特別覺得水滴形有更自然或好看,因此王醫師現在也是習慣使用圓形的義乳為主喔。
粗糙面與光滑面的選擇則關係到了一個重要的因素 – 莢膜攣縮,有些研究報告顯示粗糙面可以減少莢膜攣縮,學理上由於義乳表面與人體更緊密的貼合而減少莢膜的產生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光滑面的義乳觸感明顯的優於粗糙面,而且莢膜的產生事實上除了與義乳的表面材質有關還有其他許多因素,如:體質、感染、血腫、矽膠滲漏等問題,如果手術做得好,就算用光滑面術後莢膜攣縮的機率事實上並不高(筆者每年發生率約1/60-70),因此光滑面義乳反而是筆者常使用的材質,術後病患/客人滿意度也都相當高。
討論完材質再來就是要怎麼放進去啦!
有四個地方可以放置入義乳:(1) 腋下 (2) 乳暈旁 (3) 下乳線 (4) 肚臍
肚臍聽起來是一個隱藏疤痕很好的地方,但是由於中間要經過上腹部這一道長長的隧道才能到達胸部,因此肚臍的切口只能放置『鹽水袋』而已喔!
其餘三個切口都各有擁護者,在歐美國家最常使用的是下乳線的切口,因為人種的差異性,他們使用這個切口術後疤痕也幾乎看不見,而且隆乳術後胸部自然的下垂也會遮住這個傷口,因此是個很廣泛使用的切口。
乳暈旁被認爲可以把疤痕隱藏在乳暈,但是因為先天乳頭有乳腺容易藏汙納垢,隱藏有感染的風險(有一些感染是臨床上沒有明顯症狀的)
腋下的傷口可以避開乳腺,而且把傷口藏在腋下,目前是王醫師最喜歡的切口,這個地方配合內視鏡使用可以讓術中幾乎不流血,感染率也極低,內視鏡可以讓我把想打開的範圍撥得非常精準,因此我大部分會使用內視鏡腋下隆乳。
放入的位置也是一門學問,單純隆乳的客人跟乳癌重建的病人不一樣,乳癌重建由於皮下乳腺都已經切除,如果要放置義乳一般都會放在胸大肌下,但是重建的病人因為術後往往還要電療、化療,因此不見得適合做義乳,事實上很大一部分的重建的病人用自體組織轉移(例如腹直肌皮瓣TRAM flap or DIEP flap)才能減少日後莢膜攣縮或感染的機率 (而且可以瘦腹部 嘿嘿)。
但是單純隆乳的人就可以考慮乳腺下、筋膜下、肌肉下這些位置,這個的話跟當事者胸部原本皮下組織的厚薄就很有關係啦!另外美國最近流行起一股炫風,使用義乳加人工真皮(去細胞真皮基質 ADM,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他們認為可以減少莢膜攣縮也增加皮下組織厚度,但是這樣的做法在台灣目前還很少見。
王冠穎 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群英整形外科
FB: https://www.facebook.com/kuanyingw/
Reference:
1. https://www.isaps.org/wp-content/uploads/2019/12/ISAPS-Global-Survey-Results-2018-new.pdf
2. Hidalgo, David A., and Andrew L. Weinstein. “Intraoperative comparison of anatomical versus round implants in breast augment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139.3 (2017): 587-596.